一、基本信息:
职务:教授,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
硕导/博导:行政管理专业硕导
学历学位:研究生、管理学博士
学术团体与社会兼职:
中国政策学会理事
澳门区域公共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
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
二、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柳河路61号
邮政编码:350001
办公电话:0591-22853130
电子邮箱:nicolehu006@126.com
三、主要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重点围绕着地方政府与区域生态公共治理,流域公共治理机制,生态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区域发展与地方政府协作,地方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
四、学术成就
近年来先后主持《网络治理视角下的流域区际生态利益协调机制》、《生态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等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以及主持中央党校科研部课题、福建省社科规划课题、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福建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课题和福建省委党校重点课题8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福建省环保厅、福建省发改委以及福州市、宁德市、南平市等地方政府委托课题10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流域公共治理”系列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流域区际生态利益网络型协调机制》以及主编教材《政府公共管理与治理能力建设》各一部,参与编著《区域公共管理导论》、《中国流域治理研究报告》等著作5部。
在学术研究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地方政府与区域公共管理出现的较前沿问题。行政管理学界长期侧重从一般意义探讨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和区际政治、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相对忽视行政区际生态利益协调问题。如流域区际生态利益关系,它既是特殊行政区际(流域区际)的特殊利益(生态利益)关系,又是属于行政管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
在近10年科学研究和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将新经济人假设和网络治理理论引入区际生态利益关系的研究视野,对特殊行政区际(流域上中下游)的特殊利益(生态利益)关系进行集中探讨。克服囿于科层制、市场和区际自主治理三种机制的研究倾向,探索性地构建了区际(流域)生态利益网络型协调机制的分析框架。包括:多层治理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纵向生态利益协调,区际伙伴治理下的横向生态利益协调以及行政区内部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公私伙伴治理下生态利益协调的激励性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搭配。围绕区际(流域)生态利益协调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协调机制、国际经验和实证分析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深入的阐释。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拓展了公共管理理论的适用范围,又为区域生态公共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这是研究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
研究成果获得第三届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合作)和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科研成果发挥了较好的决策咨询作用。
五、主要学术成果
[1]胡熠.流域区际生态利益网络型协调机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9
[2]胡熠.我国流域区际生态利益协调机制创新的目标模式.中国行政管理,2013(6)
[3]胡熠.我国流域治理机制创新的目标模式与政策含义——以闽江流域为例.学术研究,2012(1)
[4] 胡熠.论流域治理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差及其矫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2);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4全文转载
[5]胡熠.论生态资本经营与生态服务补偿机制构建.福建师大学报,2010(4); 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0.11全文转载
[6]胡熠.论我国流域水资源配置中的区际利益协调.福建论坛,2014(8)
[7]胡熠.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利建设的基本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11(11)
[8]胡熠.基于博弈论视角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析.中国水利,2009(11)
[9]胡熠.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市场运作 社会共担――大田矿山整治的经验及启示,调研内参(特刊),2013(9)
[10]胡熠.关于建立我省水土保持长效机制的建议.决策参考,2014(9)